"); //-->
近日,上海发布《推进上海生活数字化转型 构建高品质数字生活行动方案(2021—2023年)》,2023年前,上海将新建超过五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与此同时,江西也在7月发布相关文件,表示“明年年底将实现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全覆盖”。此外,全国多地政府都将推广建设充电桩,作为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充电桩作为新基建之一,越来越成为“香饽饽”。
充电桩行业进入加速赛道
去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将加强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助力产业升级。在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下,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充电桩市场开启加速模式,行业的火苗越烧越旺。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03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比81.7%,保有量为493万辆。与之相应,截止2021年6月,我国公共类充电桩92.3万台,算上私人充电桩,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94.7万台。
500万辆新能源车对应200万根充电桩,而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推测,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8000万以上。显而易见,充电桩市场进入加速赛道,未来将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作为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基础补能设施,充电桩也越建越多,许多公司、资本纷纷涌入到充电行业,充电服务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格局。
行业在快速扩张发展,但是行业一直被盈利困扰,尤其是作为充电行业巨头的的充电运营商们。作为行业的探索者、领导者,由于前期的快速扩张、模式单一、单桩利用率低等因素,很难实现大规模盈利。
目前充电桩行业已经逐渐步入红利期,充电运营商已经由前期的跑马圈地转为精细化运营,那么充电运营商如何才能在万亿市场中“淘金”?
盈利难体验差,充电桩行业叫好不叫座?
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有1000家“桩企”,到了2020年初,“桩企”仅剩100多家,这意味着,在充电桩建设的第一个高峰期,存活率只有10%。
这些企业倒下的主要原因,是利润低,盈利模式单一。充电桩企业的营收来源主要电费、服务费,挣的是“一度电几毛钱”的辛苦钱,并且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车普及度尚不足,充电桩行业功率利用率平均只有4%左右,而利用率要达到10%—15%才能实现盈利。
此外,充电慢也是一个行业发展瓶颈,每次充电时间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不等,很难满足例如重卡行业的高效运输需求。因此,未来充电桩发展需要克服的短板,主要是运营(盈利)模式的优化,和充电技术的升级。
“桩企”未来,“能挣钱”和“赶时间”是关键
在第一波行业洗牌之后,存活下来的桩企已经意识到了“重建设、轻运营”的弊端,开始尝试在线下充电场景中增设餐饮、购物、车后服务等功能,以扩展盈利点,培育差异化能力,成效还需市场和时间的验证。
而在技术方面,“充电慢”的技术瓶颈尚待突破,而发展较为成熟的换电技术却在悄悄兴起,多家企业推出换电重卡,针对特定作业场景(如港口运输、矿区运输),提供换电解决方案,如上汽红岩推出的充换一体纯电动重卡,换电过程仅需3-5分钟,有效解决充电时间长的问题。
充电桩未来发展趋势
1、互通化&协同化
行业实现电动汽车、充电桩、运营商三方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信息数据的分析充分提高充电设施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各个充电桩和运营商之间的信息的共享,通过信息和有需求车主的匹配,确保车主用户做到充电桩好找、能用、好用。通过信息的互通,提升单桩的利用率,从而实现盈利。
车网协同全新商业模式,实现车辆能源和电网能源之间的平衡。利用充电桩双向充放电,利用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单元,满足电动汽车的驾驶需求的同时,通过双向充放电桩向电网传输电力,使电动汽车起到调整用电负荷、改善电能质量、消纳可再生能源的作用,实现电网和用户双赢。
通过智能技术升级,把互联网元素、5G技术等融入到充电产业中。开发多元模式,实现增值服务。比如充电期间,充电站可以提供汽车检测、汽车保养维护等服务。通过APP,实现手机预约、网上付费、到站充电兼维修保养的流程,打通厂商、消费者到服务商的整个产业链,打造综合服务生态圈。
行业互通互联是未来的大趋势,信息的互通互联直接决定了单桩的利用率。未来充电桩运营商之间将会打破各自为营、圈地发展的现状,互联互通将会成为行业的共识。
随着充电市场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都涌入充电桩行业,充电桩厂家、生活服务平台、出行公司、地图软件和支付平台都陆续布局了充电桩板块。
未来的充电行业互联互通不再仅局限于运营商和运营商之间、桩与桩之间,而是由充电桩本身延续到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中,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充电桩行业、出行服务行业、维修行业等都会实现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
协同化主要是指车网协同,利用充电桩双向充放电、有序充电,从车辆到电网,利用高度灵活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单元,通过充电桩的双向充放电起到调整用电负荷、改善电能质量、消纳可再生能源的作用。
2、V2G商业化
从国内市场上看具有放电功能的新能源汽车以及双向充电桩的数量有限,用户更谈不上参与放电互动。另外在中国,用户侧利用峰谷价差套利空间有限,难以实现V2G的经济性。
预计2030年,随着电池成本的下降,V2G的经济性将逐渐显现。特别是V2G可能提供的充放电电量比有序充电更多, V2G能够提供更多的经济收益。
2020-2025: 智能有序充电为主
电动汽车以有序充电方式参与用户侧的削峰填谷、改善电能质量、消纳电能等服务等应用。
2025-2030: V2G逐渐商业化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和电池成本下降,电动汽车发挥其分布式电源的作用以V2G方式提供调峰、调整用电负荷等。
2030以后: V2G完全商业化
随着商业模式的逐步成熟,2030年之后V2G技术实现完全商业化,大量双向充电桩和纯电动车和为充电运营商和用户带来红利。
3、智能化
多行业技术的融合,多场景增值服务给充电运营商带来盈利空间。充电桩纳入新基建,充电基础设施行业会有大数据、5G等新技术协同作用。同时,充电桩将将具备智能物联网的属性,可以产生各种汽车以及能源数据,这也为充电桩行业带来新的盈利模式和应用场景。
未来充电服务网络体系将更加立体化,充电方案更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随着互联互通标准的完善,充电桩将由单纯的“充电插座”演变为“智慧终端”。届时,充电桩不仅仅是一个充电接口,也将具备与自动驾驶、自动充电、自动停车相配套的智能属性,或承载更多人性化的服务功能,或与生活、娱乐设施相结合,成为智慧城市、汽车网络的重要节点。
结语
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新能源的未来发展前景毋庸置疑,随着国六标准的实施,0排放的新能源重卡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相信在政策和技术的助推下,新能源将在运输领域发挥更大的价值。
总体来说,充电桩市场,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产品技术,都将迎来重大变革。充电桩产业已经从初期的“跑马圈地”逐步转变发展方向,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以及“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充电桩未来技术更加先进、运营模式更加完善、使用更加快捷方便。“新基建”将助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补齐短板,从“各自为战”走向“互联互通”,推动充电桩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充电运营商也将大规模盈利发展。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